中小企業板是新三板嗎(中小企業板是新三板嗎知乎)

板塊簡介
中小企業版中小企業板市場,海外又稱為創業板市場或二板市場,是相對于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場而言的,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19世紀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標準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場外市場和地方性交易所作為上市場所。到了20世紀,全球眾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場外市場又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自6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和歐洲等等地區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大力創建各自的中小企業板市場。
創立背景
1、2004年2月,國務院出臺“九條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的要求,深交所從主板市場中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進行創業板市場建設的第一步,是對九條意見的具體落實。
2、深圳市政府不遺余力地爭取恢復深交所新股發行,深交所在技術實施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3、大盤在4月初開始調整,走出了一個多月的單邊下滑行情,破壞了去年底以來形成的上升通道,市場人氣再度渙散,對股市的發展極為不利,市場需要利好消息的刺激。
板塊特點
1、是從深交所的主板市場中單獨設立一個板塊,命名為中小企業板塊。不同于其他板塊的是中小企業板設立獨立的指數,代碼也不同于主板中其他股票的代碼,交易結算也獨立運行。
2、進入中小企業板塊交易的股票主要是已經通過發審委審核的、流通規模較小的公司股票,以“小盤”為最突出的特征。
3、不會全流通,可能通過金融創新來提高流通股的比例。中小企業板塊的股票還是有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之分,與主板市場中其他股票相同,但由于總股本較小,比較適合進行金融創新的實驗,板塊中的股票很有可能作為非流通股減持的試點對象。
板塊制度
根據方案,中國的中小企業板塊的總體設計,可概括為“兩不變”和“四獨立”:即在現行法律法規不變、發行上市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中設立一個運行獨立、監察獨立、代碼獨立、指數獨立的板塊。針對中小企業板塊的特點,在其設立初期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相應制度安排:
1、在發行制度上,中小企業板塊的上市企業主要是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相當于以往的主板小盤股,根據市場需求,確定適當的發行規模和發行方式。
2、針對中小企業板塊的風險特征,在交易和監察制度上做出有別于主板市場的特殊安排:
一、改進開盤集合競價制度和收盤價的確定方式,進一步提高市場透明度,遏制市場操縱行為;
二、完善交易信息公開制度,引入漲跌幅、振幅及換手率的偏離值等監控指標,并將異常波動股票納入信息披露范圍,按主要成交席位分別披露買賣情況,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三、完善交易異常波動停牌制度,優化股票價量異常判定指標,及時揭示市場風險,減少信息披露滯后或提前泄漏的影響。
3、在公司監管制度上,針對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股本較小的共性特征,實行比主板市場更為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建立募集資金使用定期審計制度;
二、建立涉及公司發展戰略、生產經營、新產品開發、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等內容的年度報告說明會制度;
三、建立定期報告披露上市公司股東持股分布制度;
四、建立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的誠信管理系統;
五、建立退市公司股票有序快捷地轉移至股份代辦轉讓系統交易的機制。
板塊定位
2000年起,深交所暫停新股上市申請,專門籌備創業板。國家明確深交所創業板地位,深交所創業板建設全面展開。
2000年2月21日,深交所高新技術企業板工作小組成立。管理制度2000年7月1日,第二交易結算系統正式啟用,進入雙機并行運行,標志深交所在技術系統上有一個新發展。
2000年9月18日,設立創業板市場發展戰略委員會、國際專家委員會兩個專門委員會和發行上市部等八個職能部門,標志創業板組織體系建立。
2000年10月14日,深交所副總經理胡繼之首次系統全面闡述創業板的功能定位、發展思路和深交所歷史使命,被視為中國“創業板”宣言。
2000年10月28日,深交所創業板技術系統全網測試順利完成,覆蓋深交所所有會員2600多家證券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