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印情況【雙方均有人受傷,沖突后已脫離接觸】

如果印媒報道屬實的話,那么這將是自2020年5月以來,雙方在邊境地區沖突,開展軍長級對話以來,又一次相對激烈的軍事沖突。
不過兩年前發生沖突的地點,在中印邊境西段的班公湖地區,但這次雙方發生沖突的地點,在中印邊境的南段,也就是靠近緬甸,尼泊爾、不丹等國的這邊。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綜合俄媒和印度媒體的報道,這次雙方爆發沖突的地方,應該是我國藏南地區的達旺附近,這里目前是印度非法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治下,目前由印度實際控制。
其實從地緣政治以及歷史教訓等因素考慮,中印邊境的南段地區,既是雙方爭奪比較激烈的地方,又是不容易起沖突的地方。
說爭奪比較激烈,是因為跟中段的和西段相比,中印南段爭議的我國藏南地區,它地理條件比較好,至少不像中段那樣,由于在喜馬拉雅山山脊上,地形太過復雜,雙方想打也打不起來。
班公湖
再者該區域對中國和印度都非常重要,印度援引英國殖民時期的“麥克馬洪線”為主張,實際非法控制著我國藏南地區較大片的領土,對他們來說這塊利益很大,自然不愿意歸還。
而對于中國來說,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這片地方,不僅在經濟和軍事上都很重要,更關鍵的是它屬于西藏宗教文化的次中心,像達旺這個地方,那是六代達賴倉央嘉措出生的地方,在藏族同胞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促使中國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不管過去多久,肯定都要收回被印度實際控制的這片區域的。
印度軍隊
印度不想歸還,中國又一定要收回來,雙方的爭奪自然很激烈。
說不容易起沖突,則是因為幾方面的原因。第一這片地方地緣政治比較復雜,除了中印之外,還有尼泊爾、不丹兩個小國,一旦爆發沖突,很可能就會演變成一個四國被動參與的巨大旋渦,不好處理。
第二則是因為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這里就是打的最激烈的地方,印度吃過虧了,自然不敢輕易惹事。
中印自衛反擊戰
第三則是因為軍事上的問題,簡單來說由于當年劃定所謂“麥克馬洪線”的英國人,并不是很了解西藏的地形,以及歷史歸屬等問題,劃定“麥克馬洪線”的時候,留出來了兩個突出部,促使我軍可以像兩個鉗子一樣,從兩邊對印度軍隊形成夾擊,一旦爆發大規模沖突,他們將處于不利的局面。
正因如此,過去這些年來,中印邊境的西段比較容易出事,南段則相對穩一點,但很顯然,南段的穩不是因為這里沒事,而是因為這個中印雙方都知道,這個地方不出事則已,一出事就容易出大事。
現在雙方在南段爭議區爆發沖突,具體的原因和細節,還沒有太多媒體報道,但考慮到這個地方的敏感性,印度方面應該不敢過分的找茬,激化矛盾。
印度軍隊
根據印媒的說法,雙方沖突之后已經迅速脫離了,兩邊的指揮官也已經初步交涉過了,而一直到兩三天后,才有印度媒體曝出消息,至少說明雙方對此都是比較慎重的。
這兩年中印關系好不容易有一點改善,印度方面如果不能潔身自好,把中國的克制當成他們蠶食中國利益的籌碼,那么即將面臨的,必然是雷霆回擊。
中國當然希望周邊環境穩定一點,但這個穩定的前提,是要建立在我們核心利益不受損的基礎之上,像領土主權完整這種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顯然是絕不可能讓步的東西。
解放軍
中國奉行和平崛起的政策不假,但如果有人把這當成自己占便宜的契機,那就大錯特錯了,那么這件事是不是印度投機主義又犯了,想要碰瓷中國呢?
坦白說眼下印度政府,應該不至于這么短視,前不久印度外長蘇杰生跟法國外長會談時還說,推動與中國關系正常化,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重點呢,不可能突然在對外政策上,出現這么大的轉折。
但同時也要認識到,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甚至印度政府對自己軍隊的控制程度都是有問題的,而且這個國家面對中國時,總有種自卑與自負并存的心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比較愛“上頭”。
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