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005669今日查詢(基金查詢005379)

前11月67%股基上漲 前海開源建信等旗下有基金漲超70%(1)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7日訊 (記者 康博) 盡管2021年前11月A股市場結構性分化行情明顯,但從權益類基金的業績表現看,多數基金都實現了凈值的上漲。統計數據顯示,在542只有可比業績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前11月凈值上漲的基金數量達到了365只,占比達到67%,177只凈值出現下跌。
不僅漲跌幅基金比例懸殊,如果從絕對值看,上漲基金的業績也足以令人羨慕。在前11月,共有89只普通股票型基金漲幅超過30%,其中27只漲幅超過50%。眾所周知,今年以新能源電池為主的新興成長行業受到資金追捧,而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基金(005669)正是因為堅持重倉此領域,最終以117.67%的收益率奪得前11月普通股基漲幅冠軍。
從年初開始,該基金就重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星源材質、天合光能等上市公司,二季度開始又重倉比亞迪股份,并大幅提升寧德時代等龍頭公司的持股比例。隨著新型電力設備題材的延伸,該基金在三季度對新能源車板塊有所減持,但同時增加了多只電力股,這也成功避開了進入到四季度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高位波動,對行情的準備把握使該基金成為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唯一一只收益率翻倍的基金。
今年7月份,崔宸龍接替史程,成為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資料顯示,崔宸龍曾任深圳市前海安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員,2017年8月加盟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權益投資本部研究員。
在此前公布的三季報中,崔宸龍對今年的行情進行了簡單的解讀,其認為整個人類社會目前處于能源革命的重大轉折點上,光伏和鋰電池作為能源革命的生產端和應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歷史機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但崔宸龍也謹慎的表示:“3季度行業整體表現較好,基本面保持了快速的增長,短期不排除波動加大,但我們將會繼續堅持上述的投資主線,在市場波動中堅持長期投資理念,陪伴行業與優秀企業共同成長。在其他的行業中,我們也會堅持自下而上的選股思路,從基本面出發,力爭挖掘出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投資機會。”
對于具體細分領域,崔宸龍稱,新能源運營商開始其商業模式的改善,中長期增長的確定性較高,相對于制造端,其滲透率更低,經營穩定性強,未來的發展空間大,“我們會關注新能源運營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此外,泰達轉型機遇A、建信新能源行業股票、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股票A、工銀生態環境股票、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股票C、招商穩健優選股票等基金在前11月的漲幅均超過70%。
建信新能源行業在陶燦、田元泉、張湘龍三位基金經理的管理下,漲幅達76.43%,三季報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寧德時代、杉杉股份、晶盛機電、天齊鋰業、中科電氣、永興材料、華友鈷業、天華超凈、諾德股份、天賜材料。
而工銀生態環境股票基金的重倉也大多屬于新能源行業,其重倉股包括天齊鋰業、杉杉股份、諾德股份、寧德時代、融捷股份、天合光能、盛新鋰能、陽光電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而且該基金的管理陣容同樣亮眼,何肖頡從2008年就加入工銀瑞信,曾任專戶投資部專戶投資經理,早在2005年就管理封閉式基金,僅管理經驗就超過16年,閆思倩的管理經驗也超過4年,現任研究部電力\新能源行業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基金經理曾表示,對于具體環節配置,繼續看好基本面持續超預期的行業龍頭,維持超配;同時看好上游仍然在漲價的鋰礦、材料,受益于海外新能源需求放量的全球產業鏈龍頭,以及上游漲價壓力逐步觸底的中游電池環節、光伏組件環節。
相比之下,有49只普通股基在前11月跌幅超過10%,其中銀河龍頭股票(008709)跌幅達到了21.91%。銀河龍頭股票在上半年以醫藥、白酒、互聯網為主要方向,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則變更為招商銀行、恩捷股份、凱萊英、匯川技術、寧德時代、藥明康德、萬華化學、陽光電源、南京銀行、中興通訊,但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的跌幅并不大,然而凈值卻出現了20.42%的下跌。
該基金從去年8月份成立至今年10月27日一直由祝建輝、陳伯禎二人管理,此后由祝建輝一人管理。祝建輝曾就職于天治基金擔任研究員,2008年4月加入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研究鋼鐵、煤炭、化工行業,歷任研究部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研究部總監助理、基金經理等職。
東吳雙三角C、東吳雙三角A在前11月分別下跌20.85%和20.49%,該基金的下跌可以說主要是因為戰略性判斷失誤所致,因為一季度時該基金重倉了港股、傳媒及軟件板塊個股,但二季度以后卻完全轉向醫藥板塊,到三季度時,其前十大重倉股為貝泰妮、藥明康德、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愛美客、九洲藥業、華熙生物、愛博醫療、藥明生物。而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股票C、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精選股票A則主要是因為持有大消費板塊,從三季報看涉及醫藥、白酒、家電等。
諾德基金表示,今年前11月上證指數呈現震蕩的態勢,但行業之間分化很大,電力設備以及有色、化工、采掘這些周期性行業漲幅可觀,而家電、非銀金融、休閑服務、地產、傳媒這些行業跌幅較大,結構性行情明顯。對于2022年的A股市場,該機構認為存在著結構性機會。宏觀經濟方面,經濟處于往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過程,企業盈利仍將穩定增長。從估值水平來看,目前仍然處于合理區間內。
具體的投資方向則包括大消費、科技制造和新能源。諾德基金認為優質的消費品公司,普遍具備盈利性、持續性、確定性等屬性,因此普遍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估值溢價。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醫療保健、器械和服務需求也持續增加,醫療健康是內需中的剛需,受宏觀經濟影響小,疊加行業的壁壘較高,行業格局相對穩定,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企業,已經或正在經歷從進口替代到進入國際市場,成長為國際知名品牌的過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高端制造的紅利將逐漸得到釋放,產品附加值必將大幅度提升,優勢地位進一步鞏固。
此外,新能源車則受益于滲透率持續提升,光伏企業則受益于更高的轉換效率,產品技術快速迭代演進,從而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前11月普通股票型基金漲跌幅前100名一覽
A股陽了!2022收官在即,創指漲近2%!翹尾行情可期?咋布局?機構出招(2)
A股陽了!2022收官在即,創指漲近2%!翹尾行情可期?咋布局?機構出招已認證帳號 中新經緯12月26日電 (張澍楠)2022年,A股還剩下4個交易日。周一,滬指止步七連跌,創業板指也迎來久違大漲,喜氣洋洋!
近3800股飄紅
26日,A股全天高開后震蕩走高,創業板指領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65%,深成指漲1.19%,創業板指漲1.98%。漲停個股達到70只,上漲個股達到3729只,下跌個股1172只。
來源:Wind
盤面上,賽道股集體反彈,光伏、儲能概念股掀漲停潮,鈞達股份、宇晶股份、鹿山新材、賽伍技術等近20股漲停。
半導體板塊震蕩走強,芯海科技漲超10%,協和電子漲停。
酒店旅游股盤中大漲,西安旅游、西安飲食、金陵飯店、麗江股份漲停。
下跌方面,抗疫相關板塊集體調整,其中抗病毒面料概念股安奈兒跌停,如意集團接近跌停。
整體上看,滬指從年初的3632.33點,年內回落至3065.56點(截至12月26日收盤),回落幅度15.78%;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年內也分別回落26.10%、29.83%。
三只新股集體破發
26日,共3只新股上市,包括在創業板的珠城科技(301280.SZ)、科創板的山外山(688410.SH)、北交所的瑞奇智造(833781.BJ)。
值得注意的是,三只新股集體破發。截至26日收盤,N珠城報54.91元/股,跌幅近18.53%;N山外山報收26.17元/股,跌幅近19%;N瑞奇報7元/股,跌幅超11%。
從基本面看,N珠城主營業務為電子連接器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消費類家電、智能終端及汽車領域。業績方面,2019-2021年,公司營收及凈利潤持續穩定增長。但從2022年開始,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3.15%,至8168.01萬元。公司預計2022年度業績同樣出現下滑,凈利潤約為1.02億至1.25億之間,對比去年下滑幅度8.8%至25.56%。
N山外山是一家專業從事血液凈化設備與耗材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連鎖血液透析醫療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06億元-4.59億元,同比增長8.00%-62.01%;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239萬元-6358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17.68%-226.50%。
N瑞奇為高端過程裝備專業提供商,主要從事大型壓力容器、智能集成裝置、油氣鉆采專用設備等產品的設計等。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瑞奇智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3億元、1.58億元、2.9億元及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326.36萬元、2034.8萬元、4141.4萬元及1725.3萬元。
跨年翹尾行情可期
A股2022年收官在即,跨年翹尾行情是否可期?2023年A股又是何走勢?
川財證券:明年A股有望反彈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告訴“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從A股整體估值來看,市盈率、市凈率當前都處于近三年來相對低位,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從宏觀環境來看,隨著國內的放開,宏觀經濟正處于經濟修復的狀態;從企業盈利角度看,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趨緩,企業盈利有望進一步修復;流動性角度看,當前國內宏觀流動性合理充裕。因此,A股有望回暖,跨年翹尾行情可期。
方向上,短期建議關注直接受益的消費板塊,隨著國內的放開,消費正處于快速復蘇階段,同時臨近春節,節前備貨也有望進一步提升消費。
他分析,2023年A股市場有望迎來反彈,建議聚焦一是提振內需的消費領域;二是數字經濟方向;三是高端制造方向。
粵開證券:2023年將是復蘇之年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對“V觀財報”表示,市場經過連續兩周的持續調整,后市具備一定的向上修復動能,且上周成交量萎縮至地量水平,也顯示進一步下探空間有限。但考慮到年末流動性收緊、“強預期-弱現實”和外圍波動影響下,市場或繼續呈現寬幅震蕩走勢的概率更大,建議投資者把握其中結構性機會和板塊輪動節奏。
2023年將是復蘇之年,整體環境比今年更好,但復蘇之路并非坦途,行情節奏:拔估值→基本面驗證→震蕩整固,整體呈現“√”走勢,行業板塊從價值到成長板塊輪動。
中信證券:預計明年1月市場底部將確認
整體來看,當前是接近市場底部的最后觀察期。雖然當前疫情擾動帶來經濟增速預期下修,且存量資金年末加速調倉趨向均衡配置,調倉博弈持續,成交低迷程度也接近9月末水平。但預計情緒影響將在明年1月份逐步明朗,屆時市場將迎來業績驅動的全面修復行情下半場的起點。
配置方面,明年1月份市場底部將確認,并迎來明年最佳配置時點,當前投資者可繼續圍繞醫藥醫療、地產鏈、疫后復蘇三條內需主線均衡配置。
中金公司:A股目前仍處于布局期
結合目前的內外部環境,當前A股的階段調整不改長局,后市投資者情緒有望伴隨對疫情的預期調整及政策發力逐步改善,目前市場仍處于布局期。
配置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政策支持領域,可能仍有相對表現:一是政策出現邊際變化受影響大的領域,如地產鏈條,消費的食品飲料、家電、輕工家居等。二是科技軟硬件、高端制造、軍工等。三是醫藥、互聯網等。
中信建投:A股回升行情還需耐心等待
展望后市,較低的情緒指數暗示,接下來A股或仍將以弱勢震蕩為主。下一步市場重回升勢,仍需要等待新的催化。
總的來說,戰略上對經濟的修復和市場的中期趨勢依然抱有樂觀預期。戰術上,下一輪回升行情還需要耐心等待,未來新的催化可能是具體的穩增長政策落地預期,或者基本面改善進度開始好于市場預期。
國泰君安:2023年A股是一輪牛市
有別于市場對宏觀前景與股票投資的悲觀共識,預計2023年來自疫情、經濟等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將下降,因此堅決看多2023年A股市場。
不過,由于疫情闖關、經濟復蘇與大國博弈的復雜性,2023年A股市場不會是一馬平川的過程,或呈一個N字型走勢,先上后下再上。
海通證券:當前只是上行中的短暫回撤
近期市場出現明顯調整,前期熱點行業率先回調。12月以來市場逐漸步入調整,近一周跌幅更是明顯擴大。但10月底以來市場已步入上升通道,當前只是上行期短暫的回撤。一方面,穩增長政策有望推動基本面回穩向上。另一方面,美聯儲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有望減弱。
展望后市,數字經濟或更加值得關注。政策方面,近期數字經濟重磅政策陸續出臺。技術方面,新一輪科技周期持續演進,我國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正推動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突破和應用。
此外,恢復和擴大消費是擴內需重要抓手,消費基本面有望逐漸改善。往明年看,促消費是明年政策的重點,隨著疫情的影響逐漸過去,整體消費有望出現明顯改善,傳統零售渠道百貨、超市,黃金珠寶等仍處于低位,還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復空間;當前餐飲、酒店、景區演藝等受益于強復蘇預期,估值先于基本面修復,但后續需通過高頻數據追蹤以驗證需求復蘇程度。
光大證券:“持股過年”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A股在春節后存在開門紅效應。從歷史來看,2010年以來,春節前二十個交易日市場漲跌參半,而春節后二十個交易日市場上漲概率大,大多數年份均走出“開門紅”行情。
今年春節前市場或將維持震蕩,但下行空間相對較小。從歷史來看,春節前20個交易日市場整體也偏震蕩。因此,基本面的偏弱,或將導致今年春節前市場整體保持震蕩態勢,但當前市場估值水平仍處低位,疊加近期外資恢復凈流入,預計市場下行空間相對較小。
“持股過年”或許是今年不錯的選擇。春節后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減小,企業盈利將迎來拐點,并支撐市場企穩上行。預計2023年企業盈利修復可能有兩條路徑,兩種路徑下企業盈利都將在明年二季度企穩回升,區別在于盈利修復的斜率不同。疊加經濟復蘇以及A股“開門紅”行情效應,春節后A股市場大概率會迎來戰略性機會。
安信證券:春季躁動前市場會出現震蕩調整
往年春季躁動之前,市場均會出現一波震蕩調整。震蕩低吸,伺機而動,當前是中長期布局好公司的良機。
交易視角下,短期關鍵在于把握結構輪動規律。若消費內部充分輪動修復,結束后大概率向以地產為代表的大金融轉移,以數字經濟、安全鏈和中特估值體系等為代表的產業主題領域精細布局,圍繞高景氣成長的反彈仍處于醞釀的前期。
展望后市,短期可以超配的行業包括:消費(食飲、免稅、醫美、消費建材);地產、銀行、以數控機床和刀具、高值醫療耗材、大功率軸承為代表的國產替代;以計算機(信創)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儲能、汽車零部件、有色(銅、金)。
前海開源楊德龍:從單邊下跌進入到震蕩反彈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V觀財報”采訪時提到,整體來看,當前市場的趨勢已經逐步從前期的單邊下跌階段進入到震蕩反彈階段,雖然反彈的過程一波三折,但是反彈的方向沒有改變,堅定信心,配置好公司、好基金是當前比較好的投資策略。
此外,A股和港股預計出現結構性牛市行情,市場的賺錢效應相對于2022年會有明顯的提升,投資者的信心也會明顯提振。
板塊看,市場分化和行業輪動加快,看好消費、新能源和科技互聯網三大方向龍頭股。這兩年白馬股出現下跌,其中一個原因是之前漲幅過大,出現獲利回吐,另一個原因是宏觀大環境向下導致的估值下降,預計2023年白馬股將重新受到資金的追捧,出現恢復性上漲,不排除個別白馬股創出新高。
站在歲末年初,展望2023年是充滿信心的。2023年有望否極泰來,第一個目標就是收復2022年的失地,把虧的錢賺回來,第二個目標就是獲得一定的回報,把2022年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所以2023年應該是充滿希望的一年。(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公司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歡迎關注中新經緯(jw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及官方微博,獲取更多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