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新消息【周末這些重要消息或將影響股市(附新股日歷+機構策略)】

宏觀?要聞
國家衛健委:即日起不再發布每日疫情信息
國家衛健委官網:從即日起,不再發布每日疫情信息,將由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相關疫情信息,供參考和研究使用。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調整智飛龍科馬重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人群范圍
智飛龍科馬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可用于3-17歲人群,接種人群范圍擴大至3歲以上人群。使用智飛龍科馬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完成全程接種滿6個月的18歲以上人群,可使用原疫苗進行1劑次加強免疫。
香港與內地爭取明年1月中前通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24日表示,中央已同意香港可以與內地逐步有序實現全面“通關”。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即時成立“通關”事務協調組,由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牽頭與內地有關部門溝通落實推進“通關”的有關安排,并制定方案交由中央審批,期望在明年1月中之前逐步有序落實。李家超指出,“通關”初期要求相當高,需要考慮“通關”人數、風險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特區政府將馬上聯系廣東省政府等相關部門溝通制定方案。
金融?證券
重磅!滬深交易所“組合式”降費 提振市場信心實招來了
12月23日,滬深交易所發布關于減免2023年度相關費用的通知,為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好交易所支持、服務資本市場的功能,持續降低市場成本,滬深交易所決定減免相關交易和服務費用。減免的范圍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初費和上市年費、交易單元使用費、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網絡投票服務費等。
網信辦、證監會印發《非法證券活動網上信息內容治理工作方案》
通過各地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2023年3月底前,現有網上涉股市“黑嘴”、非法薦股的信息、賬號和網站平臺得到基本處置。2023年6月底前,證券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要求得到落實,網上證券信息內容明顯改善,非法證券活動多發頻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深交所:深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持續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12月23日,深交所黨委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明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結合交易所實際,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表示,深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動優化完善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機制,持續提升發行審核質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豐富產品體系,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權益類ETF場內基金及重點領域指數供給,持續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
中金所:減半收取2023年交割和行權(履約)手續費
2022年12月23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發布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減半收取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交割手續費、股指期權行權(履約)手續費。2021年8月以來,中金所已實施減半收取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交割手續費措施,本次降費措施是中金所實施系列降費措施的延續和深化,市場受惠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產業?公司
商務部:沈陽等6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方案將于近期印發
近日國務院批準沈陽、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并要求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推進試點工作。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與有關省市和部門一道,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結合試點城市發展定位,加快推動試點任務落地見效,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乘聯會:12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預計70萬輛 同比增長47.4%
新能源車市需求相對堅挺,年底新能源車補貼退出仍將推動部分新能源用戶的提前購買行為。為應對補貼退坡,各新能源企業陸續出臺限時保價措施。比亞迪、廣汽埃安官宣的漲價幅度均小于即將年底退出的補貼額度,為明年的訂單收集打下良好基礎。12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220.0萬輛,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33.3%;其中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70.0萬輛,同比增長47.4%,環比增長17.0%,滲透率31.8%。
隆基綠能12月單晶硅片價格公示 價格下調
隆基綠能12月單晶硅片價格公示,“單晶硅片P型M6 150μm厚度(166/223mm)”價格報4.54元人民幣,“單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182/247mm)”價格報5.40元人民幣。作為對比,相同型號但不同厚度的“單晶硅片P型M6 155μm厚度(166/223mm)”11月價格報6.24元人民幣,“單晶硅片P型M10 155μm厚度(182/247mm)”11月價格報7.42元人民幣。
本周關注
本周新股申購
根據發行安排,本周暫有2只新股申購,具體申購名單如下:
周一:
百利天恒 申購代碼:787506
周二:
迅安科技 申購代碼:889115
本周解禁股
東方財富網數據統計顯示,本周將有102家公司總計85.1億股限售股解禁,以上周五收盤價結算,解禁市值約合1348.43億元,較上周解禁市值大幅增加。限售股解禁數量超過1億股的上市公司共12家,其中招商公路解禁股數量達到42.45億股,為限售解禁股數量之首。解禁市值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合計有20家,其中云南白藥解禁市值462.24億元居于首位。
機構策略
海通證券:當前只是上行中的短暫回撤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①近期市場明顯調整,這源于對疫情的擔憂和地產政策不及預期。②估值、基本面指標顯示10月末的底部扎實,穩增長落地推動市場步入上升通道,當前只是上行中的短暫回撤。③行業上,政策 技術雙輪驅動催化數字經濟行情展開,擴內需推動基本消費修復。
民生證券:等待轉機
民生證券在策略中指出,市場的階段轉機可能會在2023年1月逐步到來,2022年1-2季度的低基數會為宏觀向上的交易創造一個階段性的環境,考慮到市場原有結構已一定程度被打破,階段性共識可能形成。更重要的是,資產配置應回歸到“資源優于制造,勞動力優于資本,實物優于金融資產,重資產優于輕資產”的長期主線上。
廣發證券:當前與4月的市場有何不同?
短期的新冠病例上升對市場形成擾動,但本輪沖擊下的市場環境較2022年第二季度在“勝率-賠率”上均已有優勢,當前政策加碼 業績真空期下仍將是價值占優。配置關注:1. 托底:地產鏈(地產適度信用下沉/家電家具)、受益于防疫政策優化的出行鏈(休閑服務)和中期受益的醫藥鏈(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中藥);2. 重建:央國企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壟斷政策穩定(互聯網/平臺經濟)。主題投資“國家安全”(國產軟件等)、國企改革(建筑等)。
中信證券:調倉博弈持續,觀察期臨近尾聲
當前是接近市場底部的最后觀察期,全國疫情正處于快速流行期,疫情擾動帶來經濟增速預期下修,存量資金年末加速調倉趨向均衡配置,成交低迷程度接近9月末水平,預計情緒影響在2023年1月份逐步明朗,預計市場將迎來業績驅動的全面修復行情下半場的起點。首先,全國疫情快速流行帶來短暫的階段性生產和消費疲軟,經濟增速預期正動態下修,低位行業和主題交易降溫,北上資金流入節奏趨緩。其次,過往防疫政策下制造業相對消費有優勢,而未來消費領域積極變化明顯增多,當前公募持倉仍整體偏向制造業,因此年末持續調倉轉向均衡配置。再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極具長期吸引力,中小市值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交投清淡、接近9月末水平,成交僅聚集在少數高熱度主題。最后,預計1月份主要城市疫情達峰后市場底部將確認,迎來明年最佳配置時點,當前繼續圍繞醫藥醫療、地產鏈和疫后復蘇三條內需主線均衡配置。
責編:萬健祎
校對:王錦程
版權聲明
王錦程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