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浸藥后上市【誰買單】

事情的起因是記者調查沃柑市場時,發現有不少“泡藥”的沃柑直接上市,并且有一個完整的工序,沃柑采摘后,經過藥水清洗后,進行打蠟處理,隨后進行裝箱直接發走,銷往各地,達到消費者手中,但是,他們自己卻從來不吃。
沃柑為何要“泡藥”?
沃柑“泡藥”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原因是沃柑的存儲時間有限,而沃柑從采摘、運輸、銷售,達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沃柑很容易發生腐爛,采用“泡藥”的措施,能很好地起到“保鮮”的作用,保證沃柑能長時間儲存,即使經過一兩個月,果皮看起來可能還鮮紅透亮。
不論是對于果農還是果商來說(尤其是果商),經常會采取“泡藥”的措施,所使用的藥劑一般有百可得(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抑霉唑等,這些藥劑的作用之一就是能防治收獲后的水果腐爛。
這些農藥都是經過審批后有證銷售的,屬于低毒或微毒的農藥,但是,在使用這些藥劑時,有明確的規定,必須按照使用方法進行,比如使用劑量、間隔時間。據悉,使用百可得處理后的果實,需要貯藏30天左右才能上市,而使用抑霉唑處理后的果實,需要貯藏45天左右才能上市,并且使用劑量有嚴格的要求(不同的含量,稀釋倍數不同,具體可查看使用說明)。
而此次曝光的“泡藥”沃柑,沒有經過安全間隔期,直接上市,會導致什么后果?果皮表面有藥物殘留,雖然藥物屬于低毒或微毒,但是人食用以后,也會帶來一定的不適,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并不是沒有道理。
“泡藥”沃柑誰受益?誰買單?
沃柑的上市時間集中在12月到次年的4月,3月中旬正是沃柑的上市旺季,在此次時間過程中,誰受益?誰買單呢?
受益方我個人認為有2個,其一是果商,其二是農藥經銷商。
當沃柑價格較低時,果商大量收購,隨后經過“泡藥”后儲存起來,儲存一段時間后,沃柑價格大漲,然后進行出售,當做新采摘的果實賣,中間賺取較大的利潤。雖然說果商或果農都有“泡藥”的理由,但是,整體來說,還是以果商為主。
沃柑“泡藥”肯定離不開農藥經銷商,對于一些農藥經銷商來說,他不會管你什么用途,只要能賣農藥就行,量越大越好。據記者采訪一位農資經銷商說,高峰期的時候,一天賣這種浸泡的藥劑,銷售額能達到5-6萬,這個數字可能不少農藥店一個月也達不到。另外一些農資經銷商為了多賣貨獲取利潤,還會虛假宣傳,一味強調藥劑的防腐效果,并且讓他們加倍用藥,以此來多賣貨,所以,農資經銷商也是受益的一方。
買單方我個人認為也有2個,其一是果農,其二是消費者。
果農作為買單方,指的是正常操作的果農,第一,不采取“泡藥”措施,現摘現發。第二,指的是雖然采取“泡藥”措施,但是嚴格按照使用說明,儲藏時間達到了安全間隔期。
當“泡藥”沃柑事件出來后,會影響這些正規的果農利潤,銷售會受到影響,買家害怕買到“泡藥”后直接上市的沃柑,直接會放棄購買,而市場上那些正常的沃柑銷量也會下滑,果農可能出現滯銷。
另外一個買單方則是我們普通的消費者,花了錢,買了“泡藥”后直接上市的沃柑,可能對健康有一定的影響,圖啥呢?用這些錢,買肉吃不香嗎?大家習慣說的一句話,我們消費者招誰惹誰了?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們?
網友們對于“泡藥”沃柑的事情也有不少看法,比如有網友說“自己前些年做水果生意,剛入行也不懂,去產地拉水果,不知道有“藥水”一說,拉到店里后,3天左右就爛了好多,一周左右賣不掉的基本都爛了”,還有網友說,“此次爆出來的是沃柑,那些沒爆出來的水果,是不是也有很多也會泡藥呢?”。
針對這個問題,上面也已提到過,正常的“泡藥”是允許的,正確使用劑量,度過安全儲藏期后,大家可放心食用,沒有問題。但是那些“泡藥”后直接上市的水果,肯定是不建議食用的,那不會分辨怎么辦?只能建議食用前,多清洗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