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優步合并案【】

如今,滴滴優步合并案調查又有了新消息,最終的結果將是如何呢?
1
滴滴優步合并案
監管方面真正進行調查
據中新網,11月16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局長吳振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市場監管總局正依據《反壟斷法》及有關規定對滴滴優步(Uber)合并案進行調查。
吳振國表示,網約車是新興業態,市場競爭復雜多變,本案社會關注度較高。市場監管總局正在研究互聯網競爭規律和特點,全面分析評估該交易對市場競爭和行業發展的影響,嚴厲查處損害消費者權利的壟斷行為。
吳振國表示,市場監管總局作為反壟斷執法機構,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堅持包容審慎的原則。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的作用,增強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動力,又要加強互聯網行業的監管規則體系,防止形成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吳振國還表示,《反壟斷法》實施十年來,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依法保障被調查企業的合法權益,執法過程和結果是公開透明的,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不存在選擇性執法問題。
而在此之前,滴滴順風車8月9月多起事故后,交通運輸部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和地方部門及有關專家,進駐滴滴公司,開始對網約車、順風車開展安全專項檢查。隨后交通部新聞發言人通報了多部門檢查滴滴的結果,發現滴滴的網約車、順風車業務存在諸多問題和安全隱患,提出的九大類問題中也包含了“壟斷”問題:
一是公共安全隱患問題巨大;二是順風車產品安全隱患問題巨大;三是應急管理基礎薄弱、效能低下;四是非法營運問題突出;五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六是企業平臺誠信嚴重缺失;七是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突出;八是社會穩定風險突出;九是涉嫌行業壟斷。
2
反壟斷調查已持續兩年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業務宣布合并。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并與優步全球相互持股。
至此,網約車大戰終于結束,滴滴終于“一家獨大”,拿下中國近九成的網約車市場份額。
當時,滴滴曾一度表示收購優步中國后兩家公司合并年收入并未達到反壟斷審查門檻。
然而,商務部還是因為收到未具名的第三方投訴,對這起合并案發起了調查——
2016年9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表示,商務部正在根據《反壟斷法》《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經營者集中申報辦法》和《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調查處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滴滴優步中國的合并案依法進行調查。
此前有數據顯示,在網約車活躍用戶量分布上,滴滴占比63%,其余幾家平臺均未超過10%,排名第二的首汽約車也僅為8.5%。
而根據我國反壟斷法,一個經營者的相關市場份額達到1/2或者兩個經營者的相關市場份額合計達到2/3的,可以推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滴滴是否涉嫌行業壟斷,還要看相關市場如何界定。
3
外界諸多猜測
終于要有結果了?
對于此前滴滴優步合并的反壟斷調查一直沒有結果的原因,不少業界人士也一直有著分析與猜測。
有行業人士指出,反壟斷調查推進緩慢也與網約車及交通出行相關市場界定非常復雜,調查過程非常復雜有關。
在城市出行領域當中,除了網約車以外,還有出租車、公交、地鐵,甚至共享單車等出行方式,如果從這個廣義的范圍來看,滴滴即便合并了優步,也遠達不到“壟斷”的地步,故而具體如何界定還需考量。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滴滴優步合并后錯綜復雜的股權結構,或也是影響相關部門調查進度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當時優步中國并入新公司,總共占新公司6.66%的股權,但享有新公司20%的經濟權益。有外界推斷公司其實設置了雙重股權結構,通過分離現金流和控制權,對公司實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在這類公司中,股份被劃分為高、低兩種投票權,相對較為復雜。
另據上證報報道,滴滴的終極公司是一家注冊在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名為小桔快智,其再設立開曼和維爾京殼公司控制香港殼公司,香港殼公司再通過境內外商獨資企業協議控制滴滴境內運營實體。這一公司運作模式,即所謂的VIE結構。
此外,還一直有滴滴在配合監管方面存在問題的消息傳出。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8月28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表示,滴滴一直拒絕數據接入接受監管,交通執法一度無法有效針對。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富民還表示,滴滴出行出現那么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它一直拒絕接受政府的監管。
不論如何,時隔兩年后,滴滴優步合并案的壟斷調查終于又有了新的消息,相信最終會有一個令大家滿意的結果出現。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